|
您的位置: 千教网 >> 历史课件,教案下载 >>(人教版)2018年秋高一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教学课件 |
欢迎您到“千教网”下载“(人教版)2018年秋高一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ppt教学课件”的资源,本文档是ppt格式,无须注册即可下载,点击“本地下载”即可下载 |
所属科目:历史 文件类型:ppt 类别:课件 上传日期:2018/8/4 |
相关资源:![]() ![]() ![]() ![]() ![]() ![]() ![]() ![]() ![]() ![]() ![]() ![]() |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
|
文档内容预览: 该ppt共有39张ppt ----第1张ppt内容:------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张ppt内容:------ 1945年,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访问延安,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开篇导读』 ----第3张ppt内容:------ 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人民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都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讲的“新路”呢?新中国又是如何处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的呢?就让我们从本单元的学习中来寻找答案吧! ----第4张ppt内容:------ 『单元概览』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5张ppt内容:------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历经曲折,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拨乱反正,依法治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制度化、法律化的健康轨道。 ----第6张ppt内容:------ “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关系缓和与交流。中国人民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7张ppt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条主线和三个重点。两条主线:一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二是祖国的统一大业。三个重点: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构建,二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三是“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本单元应该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古希腊民主以及西方近代民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学习建议』 ----第8张ppt内容:------ 第二十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9张ppt内容:------ ----第10张ppt内容:------ 新课情境导入 ----第11张ppt内容:------ ----第12张ppt内容:------ 学习目标诠解 ----第13张ppt内容:------ ----第14张ppt内容:------ 课前自主学习 ----第15张ppt内容:------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①1.背景(1)军事上:人民____________胜利发展。(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___________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2.形成(1)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________纪年。 解放战争 民主党派 公元 ----第16张ppt内容:------ 3.发展(1)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_和民主监督。(2)基本方针:1956年,提出“____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针。 政治协商 长期共存 ----第17张ppt内容:------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②1.条件(1)共同纲领的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____________。(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人民政府 ----第18张ppt内容:------ 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原则: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___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____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周恩来 民主政治 ----第19张ppt内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③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____________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__________________。4.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________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5.实践: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6.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____________,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1954年宪法 聚居 民族平等 ----第20张ppt内容:------ ①『辨析』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但并不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思考』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哪部重要文献?该文献规定我国的国体是什么?[答案] 提示: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体: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21张ppt内容:------ 『辨析』 西方的多党制是指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党并立,由两个及以上的政党联盟操纵议会或选举,实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因此,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22张ppt内容:------ ②『思考』 图片反映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代表选举情况。该现象有何重大意义?[答案] 提示:充分发扬了民主,体现出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第23张ppt内容:------ ③『点拨』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第24张ppt内容:------ 课堂探究研析 ----第25张ppt内容:------ 主题一 比较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 ----第26张ppt内容:------ ----第27张ppt内容:------ 全国人大 ----第28张ppt内容:------ 人民主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29张ppt内容:------ ----第30张ppt内容:------ 〔典例试做1〕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以下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合作B.政治协商制度仍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C.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D.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和现实。 D ----第31张ppt内容:------ 1.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个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主题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32张ppt内容:------ 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第33张ppt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 共同发展 ----第34张ppt内容:------ ----第35张ppt内容:------ 〔典例试做2〕 下图是1956年版人民币5元券背面图案,图案印有维吾尔文、蒙古文与藏文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D ----第36张ppt内容:------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③为干扰选项,人民币流通于全国各地,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仅涉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D项。 ----第37张ppt内容:------ 随堂达标训练 ----第38张ppt内容:------ 课 时 作 业 ----第39张ppt内容:------ |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 |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联系 | 网站提交 | 网友留言 | 联系我们 |